《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(2017年)》显示 建筑节能成效显著

2019-04-03 12:10

近日,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在上海发布了《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(2017年)》,首次公布了分省的建筑能耗数据。该报告以统计年鉴作为数据来源,测算了2015年分省能耗数据以及2001~2015年全国建筑能耗变化趋势,并指出城镇人口、GDP总量、所处气候区是城镇建筑能耗总量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。

  建筑能耗数据缺乏严重

  能耗数据是科学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基础。该报告以统计年鉴作为数据来源,针对相关统计口径变化、指标缺失、数据不完整等问题,提出了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,测算了2015年分省能耗数据,并分析了2001~2015年全国建筑能耗变化趋势。

  2015年全国建筑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0%。数据显示,2015年,中国建筑能源消费总量为8.57亿吨标准煤,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0%,其中公共建筑能耗3.41亿吨标准煤、城镇居住建筑能耗3.2亿吨标准煤、农村建筑能耗1.97亿吨标准煤;全国建筑总面积达到613亿平方米,其中公共建筑面积约113亿平方米、城镇居住建筑面积248亿平方米、农村居住建筑252亿平方米。在全国总建筑能耗与面积中,北方城镇采暖面积和能耗分别为129亿平方米、1.93亿吨标准煤,采暖能耗强度为每平方米14.9千克标准煤。

  三大因素影响城镇建筑能耗

  从分省情况看,各省城镇建筑能耗总量相差悬殊,2015年城镇建筑能耗总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:山东6182万吨标准煤、广东5573万吨标准煤、江苏4318万吨标准煤;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:海南326万吨标准煤、青海402万吨标准煤、宁夏430万吨标准煤。城镇人口、GDP总量、所处气候区是城镇建筑能耗总量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,城镇人口越多、GDP规模越大、有集中采暖需求的省市,城镇建筑能耗总量越高。

  城镇人均建筑能耗与气候区关系密切。北方采暖地区省市的城镇人均建筑能耗平均1.2吨标准煤,是非采暖区域平均值(0.62吨标准煤)的两倍,人均GDP每增加1万元,城镇人均建筑能耗增加105千克标准煤。

  公共建筑电力消费强度与经济活动强度(单位面积第三产业产值)呈显著的线性关系:每平方米产值每增加1000元,电力消费约增加20千瓦时。城镇居住建筑电力消费强度与人均GDP呈显著的线性关系,人均GDP每增加1万元,每平方米居住建筑电力消费约增加3千瓦时。

  从北方城镇采暖能耗强度看,黑龙江、内蒙古、吉林、新疆采暖能耗强度排名前5名,能耗强度在每平方米20~21千克标准煤。其中,河南、山东能耗强度较低,在每平方米11千克标准煤;北京、天津采暖能耗强度约为每平方米13.5千克标准煤。

  城镇建筑能耗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参差不齐,其中北京比重较高,达到47%,上海、天津比重约20%,贵州、云南、青海、宁夏、新疆则不超过10%。城镇建筑能耗比重受到产业结构关系、城镇化率影响较大。如,2015年北京第三产业比重79.65%,全国遥遥领先,比排名第二的上海高13%,伴随着大量高耗能产业迁出,使北京建筑能耗比重超过工业。

  “十八大”后年均增速跌至5%

  党的十八大以来,全国建筑能耗总量增速进一步放缓。2001~2015年间,全国建筑能源消费总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,但年均增速持续走低,从“十五”期间的11.9%,下降到“十一五”、“十二五”的约6%,增速下降50%。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年均增速跌至5%。

  公共建筑和城镇居住建筑电力消费强度变化在2012年前后出现拐点。两者强度分别从2001年的每平方米27千瓦时和每平方米9.8千瓦时,逐年增长到2013年的峰值每平方米61千瓦时和每平方米18千瓦时,此后出现下降趋势,到2015年两者强度分别下降2千瓦时、1千瓦时。

  北方集中采暖能耗强度加速下降。年均降速从“十五”的3%,发展到“十一五”的4.4%和“十二五”的4.7%。与峰值相比,2015年采暖能耗强度下降了54%。采暖能耗强度下降,对北方地区冬季空气质量改善起到了一定作用。2012~2015年,京津冀地区采暖季PM2.5浓度下降9.6%。

  自2012年以来,我国建筑能耗总量增速放缓,能耗强度出现下降趋势。其原因在于自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,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提升,新建建筑、既有建筑、公共建筑、可再生能源、绿色建筑等建筑节能重点专项工作成效显著。

  例如,“十二五”时期建筑节能标准稳步提升,执行比率达到100%,累计增加节能建筑面积70亿平方米,节能建筑比重超过城镇民用建筑面积的40%;全国累计有4071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识,建筑面积超过4.7亿平方米;北方采暖地区共计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9.9 亿平方米,夏热冬冷地区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7090 万平方米。截至2015 年年底,全国城镇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超过30 亿平方米,浅层地能应用面积超过5 亿平方米,可再生能源替代民用建筑常规能源消耗比重超过4%。

  该报告建议,未来建筑节能工作要与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相结合,全面推进北方地区清洁采暖,助推生态文明建设;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结合,大力发展健康建筑,助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;与市场经济改革相结合,发挥行业协会力量推动行业自主减排行动,助推我国碳减排目标实现。